作者:王凱平醫師
在上一篇運動醫學文章中,提到我曾使用針灸幫國家隊游泳選手解緩手腕疼痛的問題。其實這不是單一個案,同樣在仁川亞洲室內暨武藝運動會中,我也用針灸幫另一位保齡球選手改善肌肉緊繃,暫時降低肱二頭肌慢性肌腱炎的影響,最後獲得團隊金牌。針灸在運動醫學上可以提供三個主要的功能:止痛、肌肉與筋膜等軟組織的放鬆、解除組織沾黏問題。
針灸止痛
被針刺到、扎到應該是很痛,為什麼針灸有止痛療效呢?這並不是什麼東方古老傳說或神秘力量,而是有科學依據的。針灸能夠止痛的科學證據總結的比較完整的有「門閥控制理論 Gate Control Theory」以及「腦內啡理論」。
針灸 X 門閥控制理論
門閥控制理論是在1960年代提出來的,簡單說如果你提供神經一些刺激,當那些刺激把神經通道佔滿,痛覺就無法透過通道傳到腦部。那針灸如何創造出阻斷痛覺的刺激呢?就是針灸過程中那些「酸、麻、脹、重」感,傳統的說法是「得氣」的感覺。除了針灸,常見利用門閥理論來止痛的還有電療、拍打按摩等等。
針灸 X 腦內啡理論
腦內啡理論是比門閥理論晚一點點的理論,在1970年代研究發現透過一些刺激讓大腦釋放腦內啡會有止痛的效果,針灸的刺激也是其中之一。到了1980年代發現針灸配合不同頻率的電刺激,可以產生不同的腦內啡和不同的效果,因此後來就有許多中醫師在針灸的時候會加上電療,稱作「電針」。
其他與針灸相關的疼痛研究
除了上面兩個較完整的理論外,20世紀末以來,和針灸止痛有關的研究還有「神經末梢的痛覺受器」、「能影響痛覺傳遞的神經膠細胞」、「對局部痛覺調控有影響的A1腺苷受體(Adenosine A1 receptor)」等等。至今已有足夠多的科學證據證明,針灸對人體末梢感覺到中樞神經的痛覺調控都有影響,甚至能影響相關的基因表達!
針灸放鬆肌肉等軟組織
相信身為好痛痛讀者的你應該很清楚肌肉長期緊繃會造成許多問題,例如影響關節活動、產生激痛點、酸痛、姿勢不良等等。比較少被討論的是肌肉長期緊繃會對肌腱造成長期過大的拉力,久了可能引發肌腱炎。常見的放鬆肌肉的方法有熱敷、物理治療中的軟組織鬆動術、伸展,或是肌內效貼布還有最近很紅的按摩槍。其實針灸也能放鬆肌肉、舒緩肌腱張力。
雖然目前還未有足夠完整的研究,但上面提到的效果經常在治療病人時可以看到。針灸的過程中會引發肌肉收縮、跳躍的現象,伴隨剛才講到的「得氣」的感覺在身上走竄。這樣的反應可以明顯放鬆緊繃的肌肉,也有助於改善肌肉、肌腱的疼痛問題。
p.s. 中醫上來說,肌肉的跳躍、酸麻痛感也屬於得氣的反應。現代的西醫稱這個為「驚跳反應 Local Twich Response」,下面影片是乾針療法引發的驚跳反應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xRbyQA-HPoU
針灸解沾黏
你的身體組織受傷後會復原、癒合,但過程中組織可能會亂長,最容易觀察的例子是你皮膚上的疤痕。亂長會讓本來可以滑動、轉動的組織黏在一起,這個就是沾黏。肌肉沾黏可能會影響收縮與放鬆、肌腱沾黏可能導致慢性肌腱炎、筋膜沾黏可能引發疼痛以及影響活動、沾黏也會影響局部循環、影響神經、對感覺造成阻礙。處理沾黏的核心原則是「破壞後重建」,把原本沒長好、亂亂黏的東西破壞後,讓它好好地、順順地重新長一遍。我們有許多方法可以做到這件事,例如徒手治療推開沾黏、體外震波治療、伸展運動、利用注射液體去撐開沾黏處等等,中醫的方法有針灸(包括小針刀)以及傷科手法。
中醫如何利用針灸去處理沾黏的問題呢?
首先我們會先找到沾黏發生的位置,然後利用不同粗細的針去挑開沾黏。如果是使用小針刀的方法,因為針尖有小小的刀子可以做一些小範圍切割的動作。想像兩片黏在一起的紙板,我們使用小小的針或刀子把黏住的地方切開來。
(文章待續......)
文章來源:好痛痛 - 復健科、骨科、物理治療醫療資訊 https://blog.easepain.tw/dr-kp/acupuncture-introducing/